「每個屋頂一套太陽能板、每座車庫一台電動車、每個地下室一組儲能電池」”A panel on every roof, an EV in every garage, and a battery in every basement”
德國製造向來是精湛工藝的代表,德國本身更是歐盟運作的核心引擎,他們除了與各國衝刺再生能源佔比外,鋼鐵德國發展儲能的腳步也越來越積極。
早在2010年,德國即推行「能源轉型」(Energiewende),致力打造穩定供電環境,同時為減碳排做出實質貢獻,邁向符合民意與政策的綠能未來。德國身為煤炭輸出大國,脫煤法案(Coal exit law) (*1)明確訂定2038年全面廢除燃煤廠,未來將以大型儲能廠開發案輔導礦區轉型;工業上大量投入研發製程與機制改善,對應使用再生能源的可容量與成本效益,以接近市場需求及帶動投資 (*2);然而,真正的大型設施可能不會是未來十年的主力,小而美的儲能電池將被廣泛應用,像是電動車或家戶構建的微電網,將對全國電網、公共事業和國家產業形成巨大影響(*3)。
時至今日,德國總人口衝破8,300萬來到史上高峰,而發電從家戶、小型企業做起,目標是「每個屋頂一套太陽能板、每座車庫一台電動車、每個地下室一組儲能電池」”A panel on every roof, an EV in every garage, and a battery in every basement”。(*4) WIRED網站上曾報導德國家戶太陽能發展專文,文中採訪一名55歲的放射科醫師派瑞斯先生(Stefan Paris),他與家人居住在柏林外圍郊區,四口之家並非高收入家庭,也不是環保衛士,卻願意投資$36,000美元(約合台幣19.8萬)的儲能設備:包括26片可裝設於屋頂的太陽能板,以及1個放置於地窖內的儲能電池,尺寸約莫冰箱大小。
在陽光充裕的日子裡,派瑞斯家可以仰賴這套儲能設備,滿足家裡所有電力需求,將電動車充電完畢,並持續充飽儲能電池,以備天黑後或陰雨天使用。電池電力充足後,還可以透過數位控制系統,將多餘的電送往柏林電網。派瑞斯一家不僅省下電費,還能得到電費補貼,投資的儲能設備金額約在10年回本,而且能夠透過此設備即時監測自家電力的產出、消耗和儲備率。目前在德國已有約12萬家戶和企業,從原本的單純消費者,升級為生產、消費、甚至產銷的新角色。
德國目前已擁有將近50個家用儲能系統廠商,超過1百萬棟建築安裝太陽能板。對廠商來說不僅內需驟增,鄰近國家如法國、英國、義大利、荷蘭與西班牙等都是客戶,海外銷售更遠至澳洲、南韓等地。頂級車品牌勞斯萊斯控股公司也剛於2020年開春宣布收購德國儲能廠Qinous,即是以協助各國商用空間、社區微電網設置打出名聲 (*5)。
投資儲能產業、建構微電網的比率正在德國快速成長。此一榮景順勢加速Coal exit脫碳行動的力道,德國的工業霸主地位,也將以能源轉型的先機持續獨佔鰲頭。
參考資料:
Edited by APh ePower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