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碳權交易免焦慮 一次看懂碳權是什麼、臺灣碳權交易市場現況!


碳權交易是什麼?


|了解碳權交易與市場機制


隨著臺灣碳交易所於今年8月7日成立,引起各界對於「碳權」的更多關注。一句話理解碳權就是「二氧化碳排放的權利」,而1單位碳權等於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(CO2e),其可作為金融商品進行碳權交易,協助企業達成減碳目標。


綜觀全球,碳權產生的方式主要透過兩種市場機制,分別為強制性碳市場(Compliance carbon market)與自願性碳市場(Voluntary market),前者為由政府設定減量目標,統一總量管理國內所有企業可以排放多少温室氣體,會分配一定額度的碳權給受管制企業,即為總量管制碳權(Allowance),主要實施國家含歐盟、北美、南韓、紐西蘭等;後者為自強制性市場衍伸出的補充機制,讓非被政府管制的企業可透過主動執行減碳專案,再向國際減碳驗證機構(Verra或者GS)申請認證獲得碳權,也就是所謂減量信用額度(Credit),代表認證過的減量成效,獲得碳權後即可進行碳權交易。



如何獲取碳權?

|如何獲取碳權交易所需的碳權?


臺灣現階段屬於自願性市場機制,國內企業端如果要進行碳抵換,可透過國內環保署所制定的「溫室氣體減量抵換專案」申請碳權;或者可至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如:黃金標準(GS)或者非營利組織Verra底下的碳驗證標準(VCS),就可獲得碳權的證書。

環保署推動「溫室氣體減量抵換專案」鼓勵企業投入自願減碳行動。企業進行抵換專案時,須與執行抵換專案前營運狀況之下所產上的二氧當化量相比,經查核後,減量績效可申請核發減量額度。

而申請專案類型可分為兩種,可分為「計畫型抵換專案」以及「方案型抵換專案」,兩者差別在於前者以單一專案為主,且申請者必須得為專案執行者或者投資人;後者為整合多種專案以及分配減量額度之權責單位為主。

企業進行抵換專案時,須與執行抵換專案前營運狀況之下所產上的二氧當化量相比,經查核後,減量績效可申請核發減量額度。

依據2023年9月 環保署網站顯示,以計劃型抵換專案的執行概況而言,註冊專案通過的件數一共93件、額度申請通過的專案共26件,已經核發2,379頓二氧化碳當量(CO2e)。由數據可知,目前抵換專案的申請案件偏低,兩年內僅成長了20件,且大多專案內容都因應環評要求才申請。



碳權交易所帶來什麼影響?

|轉型關鍵?臺灣碳交易所帶來什麼影響?


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,臺灣在2023年2月15日將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》修正為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,將2050年臺灣淨零排放納入目標,此舉可看出企業減碳行動勢在必行,並且於8月7日在高雄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總部,為國內企業在減碳行動上,提供三大服務項目分別為:


1. 國內碳權交易

2. 國外碳權服務

3. 碳諮詢以及教育訓練


目前碳交易所規劃以下三種方式可協助企業進行碳權交易:

1.自願減量額度:

企業用戶可以透過環保署的抵換專案審查後,上架被核可的減量額度至碳交易所,當作碳權進行交易。

2. 增量抵換額度:

若企業用戶為政府所規範之溫室氣體盤查對象,未來待因應法規訂定後,亦可透過碳交易所與相關環評單位進行碳抵換

3. 國外碳權:

未來可透過碳交易所把關買進國外碳權,並於臺灣市場進行買賣交易。


|減碳不容等待,企業用戶怎麼做?


國際大廠紛紛響應減碳趨勢,綠色供應鏈亦漸成主流,為了儲備未來競爭力,臺灣企業須正視以下挑戰並提前作好準備:

  • 企業大廠紛紛要求整體產線供應鏈廠商提供碳排相關資訊。

  • 外貿出口至美國及歐盟,將受到CCA或者CBAM碳關稅管制。

  • 金管會規範2027年所有上市櫃公司要完成溫室氣體盤查;且環保署最快於2024年針對排碳大戶徵收碳費

因應上述國際趨勢及法規,亞福儲能認為國內企業更要加速進行低碳轉型,瞭解整體公司運作所產生碳排量,進行碳盤查為首要之務,進而制定減碳等行動。亞福儲能所提供碳權相關服務包括碳權諮詢、開發、投資以及碳權專案管理,至今已開發近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專案,協助客戶量身打造低碳轉型計畫,參與國際碳權專案的投資與開發,以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。


延伸閱讀: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